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南方號“赤坎古鎮(zhèn)”推出【紅色赤坎 繼往開來】專欄。通過重溫赤坎光輝黨史,弘揚革命精神,做到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,搶抓機遇、真抓實干,奮力開啟赤坎“十四五”發(fā)展新征程,以優(yōu)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立100周年。下為第六篇:
廣東省新一輪革命遺址大普查,全省入選認定的有4000多處,江門市入選認定的有143多處,開平市入選認定有30多處,其中赤坎鎮(zhèn)有6處。這些革命先烈和前輩的英雄壯舉震撼著后人的靈魂。接下來向大家推介赤坎這6處革命遺址。
鄧一飛故居
鄧一飛故居位于江門市開平市赤坎鎮(zhèn)護龍村委會東盛村第二巷1號。
鄧一飛(1919—1942),又名鄧維述,參加革命后改名為羅森。1919年出生于赤坎鎮(zhèn)護龍東盛村的一個華僑家庭。
1933年進入開平華僑中學讀書,1935年組織成立了該校第一個進步的學生組織“紅黑社”,1936年參加革命。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同年9月到陜北抗日軍政大學學習,畢業(yè)后留校工作,歷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二營六連黨支部委員、第九班班長、連隊助理政治教導員,在校部政訓班任黨支委兼黨小組組長、學習小組組長、營區(qū)二區(qū)隊四班班長、抗大膠東支校五連政治教員。
1942年12月14日,在山東省棲霞縣的反“掃蕩”戰(zhàn)斗中,鄧一飛所在陣地被日寇重重包圍,在突圍的戰(zhàn)斗中,鄧一飛沖向敵群,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,時年23歲。鄧一飛壯烈犧牲后,抗大膠東支校廣泛宣傳其英雄事跡,以激勵抗日斗志。
為了表彰這次突圍犧牲的鄧一飛等壯士,1943年3月,抗大膠東支校在棲霞縣李家溝口建立了一座英雄紀念碑。全國解放后,膠東人民政府在牙山地區(qū)的桃村建立了一所膠東革命烈士陵園,園里矗立著羅森(鄧一飛)的陵墓。1974年2月,開平赤坎公社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鄧一飛紀念大會,宣揚他的英雄事跡。1983年7月,鄧一飛被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。
鄧一飛故居坐西南向東北,樓高兩層,青磚砌筑,硬山頂,鄧一飛青少年時居住此屋。室內(nèi)大廳保持原來面貌,二樓左邊房間為鄧一飛的書房,書房中有書柜、桌椅等。1983年,鄧一飛的妻子司徒順女士將烈士書柜、書籍贈送開平縣華僑博物館藏展。司徒順女士長期居住在香港,故居由其侄兒代管。房屋占地面積148.87平方米,保護范圍面積148.87平方米。
鄧一飛故居于1983年3月23日被開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開平縣文物保護單位。
相關附件: